每经记者李蕾姚亚楠每经编辑肖芮冬
当全球经济的浪潮涌动,资本的航船也在寻找新的航道,几年前VC纷纷高调进军二级市场就是一个缩影。
不过要转换赛道没有这么容易。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了解到,上一批官宣“炒股”的明星机构,目前已经有不少基本放弃了二级业务,团队和人员都已裁撤。也有老牌VC几年前宣布通过独立子公司进军二级市场,但如今不仅被中基协提示投资者定向披露账户开立率低,同时存在长期处于清算状态的基金。
还有国资背景的VC人士表示,今年初其供职机构试图开拓二级市场业务,也有组建团队的规划。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与考量后,最终还是选择坚持专注于一级市场。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说到底,投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机构,其基因和能力圈完全不同,“一二级通吃”仍然是属于头部基金的游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做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面临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有差异,不能说为了规避风险就从一个迁移到另一个,这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中国的整个股权市场当前已经走到了一个新阶段,有挑战,但大家也应该看到机会。”有VC总经理这样表示。
上一批“炒股”的知名VC,悄悄退出市场
一直以来,VC们都被视为创新和创业的助推器。它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决策,挖掘并培育了无数初创企业。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市场环境和投资生态的巨大变化,一些机构也开始寻求更为稳健的资产配置方式,二级市场的机会开始进入这些VC的视野。
2020年,孙正义“豪赌”二级市场的消息占据各大头条。这位曾经代表一级市场风向标的投资强人,在千亿美元愿景基金遭遇巨亏后,把目光投向了二级市场,成为彼时科技股暴涨的背后推手之一。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国内的多家明星VC也相继传出了涉足二级市场的消息。有人组建了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并在市面上频频出手;也有人通过定增方式布局,不仅在一级半市场寻找优质标的,同时也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布局。
这样的变化,与A股市场的走势显然密不可分。从2019年到2021年,上证综指每年的涨幅分别为22.30%、13.87%和4.80%,深证成指为44.08%、38.73%和2.67%,创业板指则为43.79%、64.96%和12.02%。
相比之下,虽然我们经常能在VC的公开资料中看到投资回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表述,但一只盲池基金中,能跑出的项目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周期也更长,某种意义上不如二级市场的投资来得直截了当、公开透明。在对市场前景有着良好预期的背景下,不少VC开始将“炒股”作为新战场,去二级市场赌赛道、赌高回报成为潮流。
不过事实证明,要从一级转向二级,或者在一二级市场都能做到长袖善舞,谈何容易。
在高调宣布进军二级市场之后几年,每经记者了解到,部分知名VC已经悄然撤掉了二级市场的业务与团队,对曾经的股票持仓、投资布局也闭口不提。换句话来说,这些机构将投资二级市场作为创新业务尝试了一番,后续又纷纷及时止损了。
也有老牌VC几年前宣布通过独立子公司进军二级市场,但后续旗下的证券私募管理人不仅被中基协提示投资者定向披露账户开立率不足50%,同时存在提交清算开始后超过6个月未完成清算的私募基金,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不仅如此,多位国资背景的机构人士告诉每经记者,其供职机构曾经考虑过拓展二级市场业务,甚至一度准备招兵买马、组建团队。但因为多方面原因,有的是出于对市场的考虑,有的则是因为公司战略和业务的调整,目前尚未采取行动,“或许未来有这个可能性”。
“一二级通吃”,仍然是头部基金的游戏
放眼当下,我们可能很难听到VC/PE说自己“一二级通吃”。但在几年前,对标红杉和高瓴等头部机构的“一级+二级+buyout”全链条打法可是不少机构的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背后的真相其实是:一直以来,横跨一二级市场都是属于头部基金的游戏。不论是市场化的资管巨头例如高瓴、红杉、鼎晖等,还是国资背景的深创投等机构,都早已通过各种方式把业务的触角延伸到了二级市场。
首先是直接拿下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牌照。根据Wind数据,早在2012年12月,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就获得了QFII资格,并在次年1月首次获得了额度,最新额度为9亿美元。而在2020年底及2023年,另外两家巨头博裕资本和红杉资本旗下的博裕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红杉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博裕资本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公开市场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也相继拿到QFII牌照,对二级市场投资持续加码。
其次是间接参股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举个例子,2013年底,由公募大佬、原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尚健出任CEO的弘尚资产成立,该公司也是首批在监管备案成功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其股东之一就是天津红杉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目前在中基协登记备案的产品有98只。高瓴旗下也有一家名为上海瓴仁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百亿私募,最新在管基金数量为148只。
另外还有部分VC、PE选择参股或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这也是市场上“PE系公募基金”的由来。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在券商系、银行系基金快速发展,个人系基金也逐渐打出招牌的当下,PE系的公募基金近年来却普遍发展缓慢,“一二级联动”的优势似乎并未显现。
对此,国投美亚基金总经理孙万营对每经记者直言,能够横跨一二级市场、同时都能做好的机构是非常稀少的,“从趋势判定、交易等能力上来看,投资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基因和能力圈完全不同。固守传统能力圈肯定有问题,但如果盲目扩展能力圈则是更大的风险。从一级进入二级,需要VC/PE配备团队人员、相关牌照、资金池等诸多资源,不是头部机构很难有实力做此布局”。
他强调,不能说投资一级市场遇到了困难就转向二级,这是对市场缺乏敬畏之心。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也指出,很多VC/PE选择二级市场来做一定的配置,是在进行多元化的规避风险和收益获取,但这种方式不具备长期性。
“对行业头部、资金周期较长的机构来说,一二级市场联动配置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但也有一些股权投资机构选择去二级市场做投资,是因为在一级赚不到钱了。在这一轮市场出清的阶段,这类到二级市场也很难获得很好的收益。当前中国的整个股权市场正处于转换期,VC/PE应该在这个新阶段去发掘关键战略、产业政策中的更多机会。”
股权投资新阶段,VC/PE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当下VC/PE正面临募资与退出的双重困局,清科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市场放缓态势仍在持续,新募集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下降43.9%、5.0%;投资案例数同比下滑36.7%;受新股发行延续阶段性收缩态势影响,退出情况也不容乐观,退出案例同比下降56.2%。
不止国内市场,全球主要风险投资活跃区域也正遭遇逆风。据外媒报道,PitchBook的数据显示,美国风投公司募资在2023年降至6年来的最低水平,它们的投资价值下降了30%,降至1700亿美元,即使在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期间也未能幸免。此外,PitchBook的数据还显示,2023年美国活跃风险投资者的数量下降了38%。
“投资机构在现有业务遇到挑战时,寻求其他增长机会或者转型尝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不经调研就贸然采取行动,甚至把炒股当作转型的救命稻草,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举措。”孙万营这样表示。
事实上,为给予创投市场信心及动力,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创投17条”),从募、投、管、退全链条为创业投资提供支持。
在张奥平看来,“创投17条”再次明确了要培育长期稳定的耐心资本,相反,对于那些市场中那些急功近利、快进快出的做法和机构,未来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甚至出清。
“‘创投17条’作为系统性政策文件,已经指明了未来哪些机构将得到更多支持和发展机遇。”张奥平分析道,这些机构包括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的机构,以及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早期科技创业项目紧密结合的机构等,而深入理解和实践耐心资本的概念是VC/PE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
对于当下一级市场投资人最关注的退出问题,“创投17条”提及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张奥平认为,并购并不局限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企业的股权转让也是一种有效的退出方式,未来VC/PE可积极与行业内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CVC开展深度合作,寻求合适的并购或股权交易机会。
此外,地方国资是当前国内创投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国资LP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当前正值上一轮引导基金的退出期,孙万营表示,“创投17条”中提到的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问题,都是针对当前市场痛点的精准施策。“政策的细化和落地至关重要,我们期待接下来的相关政策能够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指南,为创业与投资提供更加宽松的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