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将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带进了封建主义社会。后世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及秦国统一的原因时,嬴政是“奋六世之余烈”才得以成功。
那么嬴政之前的这六位,谁的贡献最大呢?
(秦始皇)
一、思想层面的比较
以秦始皇往上数六位,有主要突出作用的是: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秦武王、秦孝文王以及秦庄襄王由于在位时间问题,不纳入此次比较的范围。若要比较哪一位对秦一统天下的影响更胜一筹,可以从思想、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来比较一番。
秦献公作为第一个认识到秦国需要改变的人,他对秦国思想层面的做法,只能用觉醒来形容。
我们也都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周王朝的礼乐制度深入人心,但老旧的思想配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秦献公觉醒了新的思想意志,想要带领秦国走向新的道路,奈何,秦献公只停留在了思想层面。
(秦献公)
而秦孝公将思想带入了高潮,主要得益于一个人--商鞅,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全面支持。
商鞅变法,将原本周王朝的礼乐思想转变为法治思想,甚至将秦国打造成了路不拾遗的形象。国民在思想上的转变显而易见,也为秦国在之后的发展做了极大的铺垫,可以说,秦孝公在思想层面的作为十分了得。
(秦孝公)
秦惠文王相较于秦孝公,是对法治思想进行了规整。秦惠文公在接手秦国的时候,不仅中高层不满意商鞅,连百姓都开始叫苦连天,因此秦惠文王杀了商鞅,并开始对商鞅的思想进行规整,注入了自己的想法。
(秦惠文王剧照)
秦昭襄王在位之时,由于当时受义渠等周边国家的侵扰,秦昭襄王的注意力主要在政治军事方面,因此这一轮,秦昭襄王无功无过,顺应大统。
(秦昭襄王)
二、政治军事方面
要说政治方面,能做君主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政治目标,且每个时期不一样,政治目标也理应不一致,若要说到谁的影响力最大,我们需得斟酌一番。
秦献公接手的是内忧外患的秦国,当时秦国可吃了不少亏,打架打不赢,家里还吵翻天,秦献公便开始着手整治,先内后外。对内:废除人殉、徙都栎阳、编制户籍、推行县制、建立商市。
依此归纳,可以看出,秦献公的主要贡献在于奴隶制度改革和行政制度改革两个方面,可以说,秦献公开展了新的社会布局,将秦国带领到了更高的层次。
(人殉制度)
秦献公在军事上的目标是收回河西地区,若想开疆,必先收复失地,与强敌魏国发动了多次战争,并在后期,扭转了对外的形象,在战争中也开始扭亏为盈。少梁之战的胜利,也为秦国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给秦孝公争取了发展的时间。
(少梁之战)
当秦孝公继位后,商鞅根据秦献公指定的策略开始细化,将户籍和县制的优化达到机制,贴合秦国的国情以及当时的法治理念做推广。
并且还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让他们没有能力,对新的政治制度提出质疑,由此奠定了后续社会的封建制度。
秦孝公与秦献公对河西地区都心存芥蒂,秦孝公在重用商鞅之后,把握实际,展开了河西战争,收复了河西失地。且能屈能伸,为了争取第二次变法的时间,秦孝公主动与魏国讲和,为的就是能够内外俱强,而后在西鄙之战中,一举打败魏国。
秦孝公抓住时机,利用变法之优势,不断做大做强,甚至打败了秦国的劲敌,为秦国之后一统天下打好了基础。
(商鞅)
秦惠文王最被人认可的便是一身好的识人本领,能用魏国所弃的公孙衍,能慧眼识张仪,懂得用司马错制衡张仪,不会对人听之信之,少年帝王,却有如此沟壑谋略,且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为秦国开疆破土,所以将毕生心血都花在这个上面。
他为了国家的全面发展,重拾帝王威望,以车裂之刑赐死商鞅,却又识人用人,同时也让秦惠文王意识到,权力都集中在一个臣子手中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为此秦惠文王特意设置了相位,想要以此分散权力。
铲除异己之后,他便开始消灭蜀国,打败楚国,讨伐义渠,使得义渠俯首称臣。蜀楚均易守难攻,但秦惠文王为了后世之人,也要拼尽全力。
(秦灭巴蜀布局图)
秦昭襄王继位之后,却和前面几位表现的不同,可我们细细来看,才能揭下这位帝王的面具。在当时的世人眼中,秦昭襄王就是一位:贪于钱财、好美姬、无礼节、疏于防范软弱无能之人,但仔细分辨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秦昭襄王。
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八年到四十七年,都在不停的发动战争,在秦昭襄王继位的五十六年里,这位帝王好似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攻略城池,不断地发展秦国的领土,他为了完成自己的野心,亲手带上面具,以此攻城攻心。
三、经济方面
上文也有提到,秦献公废除人殉、推行县制、建立商市,在人力资源就是社会资源的年代,秦献公看到了人的价值,不再一味的浪费人力,并且积极推动商市的成立,促进了当时秦国的经济发展。
(古代百姓)
我们都知道经济发展并不是独立发展的,必然是要和社会相辅相成,因此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秦献公以良性循环展开了秦国的经济文化。
秦孝公也在商鞅的帮助之下,不断增强人们的信誉观念,对秦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人人路不拾遗,人人诚信经营,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必然结局,且由于当时良好的经济氛围,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政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但却没有废除秦法,并依旧取之有道,在张仪等人的协助之下,秦国百姓的生活也有质的提升,并且让百姓更加以君主为中心,甘愿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秦惠文王虽然没有在经济方面有明确指示,但却以政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秦昭襄王时期,由于主要目的在于攻略城池,因此对于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重视,但也没有放任不管,遵循旧礼,有错则改。
(秦始皇)
以上,我们通过思想、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对四位进行了分析,很多人觉得为秦朝打下底子的秦孝公贡献最大,也有一部分人觉得是首先提出要进行改革的秦献公贡献最大。
可历史并没有上帝视角,当时做决定的人并不能认定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我们作为后人,更应当理性分析,汲取经验。大家觉得谁的贡献最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