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4年,在波斯帝国名城苏萨,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上万名波斯贵妇盛装打扮,等待着她们的新郎——一万名久经沙场的马其顿战士。而举行婚礼的不是别人,正是马其顿国王、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
一、伊苏斯会战与美丽的波斯王后
马其顿人,是希腊人的远亲,语言、风俗都极为相似。但长期以来,高傲的希腊人却一直将马其顿人视为野蛮人。然而即便如此,马其顿人仍一直以文明的希腊人自居,他们的国王也一直受着希腊人的教育。例如亚历山大大帝,从小便师从于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从老师那里,亚历山大学习了古希腊与波斯帝国的战争史,对波斯人对希腊的侵略暴行愤恨不已。因此他从小便发誓,一定要对波斯进行惩罚性的打击,为希腊文明复仇。
在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眼中,包括波斯人在内的所有东方人都是野蛮人,是天生的奴隶。因此在侵略亚洲方面,亚历山大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公元前334年,已然征服整个希腊的亚历山大,纠集4万马其顿人以及希腊人,向波斯帝国的小亚细亚发动了进攻。当时亚历山大仅带了30天的粮草,如果无法取胜,整个部队都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然而亚历山大不愧是军事天才,他连续击溃了3个波斯总督,杀死了上万名波斯人,并俘虏了2000多名希腊雇佣军。对于那些受雇于波斯人的同胞,亚历山大并没有表现出宽大,而是将他们全部诛杀。
此战获胜后,亚历山大横扫小亚细亚,随后占领了巴勒斯坦以及埃及。不久后,亚历山大又回师叙利亚,向伊苏斯地区猛扑而来。
而就在此时,波斯帝国的王中王——大流士三世带领50万大军汹涌而来。和大众想得不同,大流士三世虽为亡国之君,但并非无能昏君。他一眼便看出亚历山大的威胁,马其顿人绝非普通的蛮族,亚历山大也绝非普通的蛮王。他们不是一点点金币就能打发,亚历山大的目的是征服整个已知世界。
因此大流士三世带领万人不死军以及各国仆从军,组成浩浩荡荡的讨伐之师,试图凭借主场之力,一战击溃亚历山大。
大流士三世是个热爱家人的君主,他的母亲、皇后和女儿一直与他形影不离。为此,大流士决定带着母后西绪甘碧丝和王后斯塔蒂拉一起去战场,好让她们看到自己在战场上的赫赫英姿。然而大流士三世的这一决定,让他后悔了一辈子。
在伊苏斯,马其顿军团和波斯大军隔河对峙。亚历山大命令马其顿步兵组成数个方阵,沿着河流排开。两翼则以重装伙伴骑兵负责掩护,亚历山大本人身处兵力更强大的右翼,左翼骑兵则与一个步兵方阵监视和阻击右翼的波斯军。很显然,亚历山大决定以“左勾拳”战术击溃波斯人。亚历山大的目标直指波斯的中军。
反观波斯人,他们的士兵密密麻麻、人山人海,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仿若一个民族的大杂烩。然而波斯人的人数虽然多,但不够精锐,士气也不够高昂。他们的盔甲并没有希腊人厚实,他们引以为傲的弓箭也奈何不了马其顿重步兵的大盾。他们的骑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大多为一群未经训练的游牧民,犹如乌合之众。因此波斯人的败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11月5日上午10点,战斗打响。亚历山大纵马进入行列,一面跑一面大呼将军和队长,以及此前战斗中立下大功的士兵们的名字。在亚历山大震耳欲聋的怒吼声中,马其顿人士气大振。
就在此时,波斯大军像潮水一般趟过幼发拉底河,向马其顿方阵猛扑而来。马其顿方阵的士兵们每人手持大盾和长矛,身着青铜重甲。从前到后,士兵们手中的长矛逐次增长,后方士兵的长矛可以直接架在前方士兵的肩膀上,组成了一个密集如林的矛林。
面对密集的矛阵,波斯人人数虽多,却一直无法打开局面,反而被戳得尸横遍野。当波斯人的攻势稍稍衰竭之后,敏锐的亚历山大一眼便看出,波斯左翼的轻装步兵方阵似乎出现了松动。于是他立即命人吹响号角,带领精锐的伙伴骑兵果断渡河。在四溅的水花中,伙伴骑兵喊杀着前进。波斯人赶紧回敬以密集的箭雨,但是波斯人的弓箭软绵无力,奈何不了全身披挂的重骑兵。
亚历山大和伙伴骑兵渡河后,立即向波斯人的轻装步兵发动猛扑。就如热刀切牛油一般,波斯轻装步兵瞬间崩溃,波斯大阵被撕开一条大口子。大流士三世华丽的帐篷和华盖,成为马其顿骑兵天然的靶子。
随后亚历山大挥动战旗,带领着伙伴骑兵向大流士三世的中军呼啸而来。大流士三世见敌人竟闯过数万人的大阵,直接杀到了自己面前,吓得魂不附体。他不顾王者尊严,夺下一个良马就跑。
波斯大军人多势众,在战场并不占劣势,甚至就快要突破马其顿薄弱的左翼。但是大流士三世临阵脱逃的消息,毫无疑问地震撼了全军,一时间兵败如山倒。此战之中,波斯阵亡10万余人,而马其顿的伤亡则令人咋舌——仅450人阵亡。
大流士三世不仅丢掉了自己的盾牌、弓箭和皇袍,还把自己的母亲、妻子以及女儿丢给了亚历山大。
战斗结束后,亚历山大和他战友兼情人赫费斯提翁来到波斯大帐,看望了波斯太后西绪甘碧丝和王后斯塔蒂拉。在大帐外,亚历山大听到了女人的哭泣,原来她们以为大流士已经战死了,正为儿子、丈夫而感伤。事实上,她们也为自己的贞洁而担忧。在古代战争中,女性俘虏的贞洁,是战胜者对战败者应有的权力。
就在她们哭泣之时,亚历山大却昂着头走进了她们的营帐,然后慷慨地说:“你们放心,大流士还活着,若他肯臣服于我,我必不会亏待。”
亚历山大禁止他人提起斯塔蒂拉和两位波斯公主的美貌,唯恐她们遭到马其顿士兵的奸污。这四位王室女子仍由她们熟悉的侍女陪伴,受到王后一般的礼遇。
第二天,亚历山大和赫费斯提翁再次看望了西绪甘碧丝和斯塔蒂拉。两位尊贵的王后并没有认出亚历山大。原来亚历山大一向朴素,不喜欢华丽的排场,穿衣打扮还不如他的手下。因此斯塔蒂拉竟将相貌不凡的赫费斯提翁当成马其顿国王。
亚历山大非但不恼,反而哈哈大笑,他对两位王后说:“你们说的没错,赫费斯提翁也是个亚历山大啊!”
原来按照希腊语,亚历山大是“男人的保护者”的意思。赫费斯提翁作为亚历山大的侍卫大将兼恋人,自然也是“男人的保护者”,进而也是亚历山大了。
马其顿人和他们的远亲希腊人并非宽大的民族,亚历山大没有染指美丽的斯塔蒂拉,并非因为他不好色。亚历山大确实有同性恋人,但并不代表他对女人不感兴趣,毕竟他有好几个王后。
亚历山大如此做,不仅因为他的王者风度,更因为他对整个东方的野心。亚历山大很清楚“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暴力和杀戮只能让被征服者屈服于一时,而仁德和宽大则能让被征服者心甘情愿地臣服于自己,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征服成本,大大地减少士兵的伤亡。亚历山大对于波斯王后的礼遇,无疑是自己仁德之君的活广告。
二、高加米拉会战
伊苏斯会战后,大流士三世痛定思痛。他不仅丧失了军队,而且还丢掉了自己的亲人,这让他心急如焚。
大流士三世曾给亚历山大写信,称自己愿意向他称臣、纳贡、割地,只要他能归还自己的妻子、母亲和女儿。
亚历山大收到大流士三世的亲笔信后,表示不屑一顾,他回信道:“你所正在许诺并不属于他的财产,你同意分割的土地早就失去了。你还是准备好决战吧,因为世界上容不下两个大帝。”
亚历山大很清楚,大流士三世的低姿态不过是缓兵之计,波斯帝国的主力还并未歼灭,他必须着手准备一场真正的决战。
果然大流士三世一面向亚历山大示好,一面招兵买马、调兵遣将,纠集了波斯帝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队。
亚历山大的随军书记官、著名史学家亚里安认为波斯有骑兵4万人,步兵100万人,战车200辆。很显然,亚里安是想通过夸大敌方人数,来夸耀亚历山大以及马其顿大军的威猛。
最保守的科丘斯认为波斯步兵战斗部队有20万人,骑兵4万5千人,战车200辆。后世史学家大多认为科丘斯提供的数字比较合理,因为在古典时代一支百万人的大军根本无法供给。但当代的看法更认为大流士的实际战兵数量只有十万左右。
这一次,大流士三世吸取了伊苏斯会战的教训。大流士三世认为,此前战斗的失败,是因为当地地形很狭窄,无法展开兵力,更无法发挥己方骑兵人数上的优势。因此大流士三世精心选择了战场,并定在了地势相对平坦的高加米拉。
在这里,波斯人能够充分展开兵力,不至于将战士们拥挤在一起。为此,他还专门命人铲平了地面,好让令人望而生畏的镰刀战车纵横驰骋。
公元前331年9月24日,大流士三世率先完成了布阵,他们将200多辆镰刀战车摆在阵前,十万大军分左中右三翼排开,显得十分壮大。然而波斯大军人数虽多,却有致命的弱点。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多势众未必是好事。特别在通讯极其不发达的古代,指挥十万大军是相当困难的。在相隔数里的战场上,左-中-右三军都由复杂的兵种构成多线。所以,其大部分兵力会在开战后就失去控制。军事能力平平的大流士三世根本没有能力指挥那么多军队。
相比之下,马其顿虽然不过4.7万人,但亚历山大指挥起来却支如臂使,能让他的军队万众一心。其指挥的扁平化,反而比波斯的各自为战更有优势。
战斗打响后,大流士三世以镰刀战车为前驱,对马其顿的大阵发动猛攻。此外,大流士三世还分出数千骑兵,绕到了马其顿人的后面,直扑亚历山大的大营,他希望能找到并救出自己的家人。
从战场上的局势来看,马其顿人处于极度被动的局面,不仅两翼被包抄,脆弱的后方也出现了敌人的骑兵。眼看马其顿人就要撑不住了。
但在电光火石之间,波斯的大阵也出现了破绽。波斯的人数太多,不好指挥,导致其中军和左军之间出现了空隙。亚历山大见状,立即率领3000伙伴骑兵向这个空隙杀去,并和负责保护大流士三世的万人不死军搅在一起。就在这时,4个马其顿方阵团掩杀过来,配合骑兵驱散了波斯的禁卫军。
就这样,伊苏斯战役的悲剧重演了,亚历山大和马其顿骑兵又向大流士三世杀了过来。但这一次,大流士三世不愿意逃跑,他要死战到底。但是天不遂人愿,突然飞来的一支标枪,杀死了大流士的车夫。大流士三世华丽的战车瞬间倾覆。
由于战场的混乱,波斯人均误以为大流士三世已死,因此出现了巨大的混乱。最终,波斯人大败,9万人当场被杀,马其顿人仅损失500人。而大流士则在亲信的保护下,逃出了战场。而亚历山大一直带领着军队,在后面急追。
失去了军队,大流士三世犹如丧家之犬,到处逃跑。而此前反对他的波斯贵族们也联合起来反对他,拜苏、纳巴扎尼及其同伙发动政变,重伤了逃亡中的大流士。
最终一位名叫波利斯特拉的马其顿骑士追上了濒死的大流士,他见大流士三世已经奄奄一息,于是拿出自己的水壶给他喝。大流士充满感激地握了握波利斯特拉的手,有气无力地说:“我受你之惠而无法回报,这大概是我最后的不幸吧。”
大流士再次伸出右手和他相握,希望他将握手问候传达给亚历山大,然后死去。
亚历山大听闻大流士三世被害,心里十分悲痛,他命令部下以王者之礼厚葬了这位王中之王,随后逮捕了加害他的波斯贵族,并将他们全部挖眼割鼻、五马分尸之刑。
大流士三世死后,庞大的波斯帝国都落入了亚历山大的囊中。他的士兵们尽情地享受着东方的美女、美食以及美酒。战士们抢掠了大量金银,每个人都成了富翁。他们期盼着早日衣锦还乡,带着奴隶和财富过上悠闲而富足的生活。
三、一万马其顿士兵和一万波斯贵妇的婚礼
然而亚历山大却有着别样的打算。前文提到,亚历山大一直认为波斯人、埃及人、小亚细亚人、叙利亚人都是野蛮人。但在征服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却发现,这些民族并不野蛮,甚至拥有在希腊人之上的文明和财富。
因此亚历山大产生了一个想法,他不再想只做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的国王,他要建都于亚洲,做亚洲的国王。但是马其顿和希腊士兵们思乡心切,肯定不愿和自己一起留在亚洲。因此亚历山大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招数。
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突然宣布结婚,而结婚对象则是大流士三世的长女——帕里塞迪斯。而他的恋人赫费斯提翁则做了他的连襟,迎娶了大流士的另一个女儿——德莉比蒂斯。
然而这是个前奏,不久后亚历山大突然宣布,自己将在苏萨举办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他的一万名士兵将与此前被俘的一万名波斯贵族妇女结婚。亚历山大的决定在军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婚礼当天,亚历山大准备了盛大的宴席,餐桌上到处都是美食和美酒。在战士们酒足饭饱之时,亚历山大宣布:“今天,波斯姑娘属于你们了,请每人挑一个带回家,然后即刻成婚吧!”
对于亚历山大的决定,马其顿战士们面面相觑。波斯妇女可以做情人,可以做奴隶,但做妻子就“过分”了。夫妻关系是一种契约,并非单纯是一种两性关系。在他们看来,希腊人怎么能和野蛮人结婚。
但是亚历山大的命令是绝对的,况且亚历山大自己就已经做了表率。首先,80名高级将领率先领走了最为高贵、美丽的80名波斯贵妇。随后,一万的战士则领走了次等贵族的妇女。
在将这些新人登记在册后,亚历山大给了这些士兵以慷慨的赏赐。亚历山大给每对新婚夫妇都赠与了一项价值不菲的礼物——一个纯金的杯子。同时,亚历山大还贴心地为高级将领们准备了豪华的婚房,好让他们尽情享受夫妻之娱。
在亚历山大看来,马其顿战士们与亚洲人成家后,便能稳定地和自己一起安居于亚洲,做亚洲的主人。不久后,亚历山大宣布自己将定都于巴比伦,不再返回马其顿。
亚历山大不顾手下将领们的反对,废除了马其顿的宫廷礼仪,转而采用波斯人的朝仪,改穿波斯人的皇袍。亚历山大更是将波斯人编入部队,组成由马其顿长矛兵与波斯弓箭手混合的部队。
亚历山大盲目融合的行为,让他的士兵们极为不满。将领和士兵们纷纷指责亚历山大“忘本”,说亚历山大要做“野蛮人的国王”。然而浅薄的士兵们又如何能懂亚历山大的苦心,可以在马上夺取天下,又岂能在马上治理天下。
然而民族融合绝非一时之功,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鸿沟是难以抹除的。若非亚历山大威望太高,恐怕早就引发兵变了。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亚历山大病倒了。而赫费斯提翁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不幸去世。
亚历山大死时年仅33岁,其唯一儿子还未成年。随后他的将领们个个化为董卓,如饿狼一般瓜分了整个帝国。从此,马其顿帝国再未统一。亚历山大的继业者们依然理解不了这位大帝的苦心,放弃了民族融合的政策,希腊人与亚洲人从此泾渭分明。奉亚历山大之命迎娶波斯贵妇的将士们,绝大多数都抛弃了他们的妻子。
仅仅百余年后,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的影响力便逐渐在亚洲退潮。当西汉张骞凿通西域时,再也看不到希腊人的踪影。